2023年6月13-17日,两年一度的国际淋巴瘤学术盛会——第17届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ICML)在瑞士卢加诺(Lugano)如约举行。作为全球最大的恶性淋巴瘤国际会议,大会云集了全球顶级的淋巴瘤领域专家学者,分享淋巴瘤基础、临床、转化医学、新药开发等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全球淋巴瘤诊疗事业的发展。值得欣喜的是,在ICML这样顶级的国际淋巴瘤学术舞台,中国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璀璨夺目!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Current Time 0:00
Duration 0:00
Remaining Time -0:00
This is a modal window.
The media could not be loaded, either because the server or network failed or because the format is not supported.
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End of dialog window.
编者按:2023年6月13-17日,两年一度的国际淋巴瘤学术盛会——第17届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ICML)在瑞士卢加诺(Lugano)如约举行。作为全球最大的恶性淋巴瘤国际会议,大会云集了全球顶级的淋巴瘤领域专家学者,分享淋巴瘤基础、临床、转化医学、新药开发等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共同推动全球淋巴瘤诊疗事业的发展。值得欣喜的是,在ICML这样顶级的国际淋巴瘤学术舞台,中国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璀璨夺目!《肿瘤瞭望》在大会现场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中国淋巴瘤两位领军人物——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和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共同畅谈参加此次ICML盛会的感想和收获。
01
自信、合作、进步——UCLI-ICML联合专场为合作奠定基础
马军教授:UCLI-ICML联合专场到今年已经举办了四次。十年前,我们包括朱军教授和沈志祥教授同大会主席Franco Cavalli教授合作,共同促成了首次中国淋巴瘤与国际淋巴瘤之间的学术交流专场。截至目前,我们连续邀请了50多位国际知名淋巴瘤专家进行交流,国内有40多位专家及青年学者主持或做了学术报告。随着我国青年一代的淋巴瘤学者冉冉升起,我们在今年的UCLI-ICML联合专场派出了以宋玉琴教授、曹军宁教授、赵东陆教授和刘卫平教授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国淋巴瘤学者,与欧美专家一道进行学术交流。本届UCLI-ICML联合专场的主要内容包括淋巴瘤规范化的治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包括当前新兴的CAR-T细胞疗法的应用,内容精彩纷呈。这也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一次学术专场,我们期待着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朱军教授:在本次大会上,我们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抗淋巴瘤联盟(UCLI)应邀与ICML再度合作举办了“UCLI-ICML联合专场”格外引人注目。这次的“UCLI-ICML联合专场”由大会主席Franco Cavalli教授和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共同主持,来自中国的学者分享了中国在淋巴瘤数据库的搭建,淋巴瘤的新药开发,尤其是自主研发PD-1药物在高危IIB期和晚期经典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一线治疗经验,显著地提升了中国淋巴瘤研究在国际的影响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将与Franco Cavalli教授领衔的ICML就结外NK/T细胞淋巴瘤等领域进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旨在进一步加强中国和欧洲淋巴瘤同行的合作,同时为淋巴瘤转化研究以及新药研发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这次ICML会议是三年疫情后,我们中国淋巴瘤研究在卢加诺湖畔的又一次光荣绽放;另一方面,我们也充满了信心,将进一步推动中国与ICML在淋巴瘤领域的合作交流,从而更好地促进我们中国淋巴瘤事业的发展。最后,我们祝愿本届ICML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02
厚积薄发——中国淋巴瘤研究取得长足进展
朱军教授:非常荣幸这是三年以来再次线下参加国际淋巴瘤盛会——ICML。今年的会议内容非常丰富,而且我们中国学者参与度特别高。正如在开幕式上,大会主席Franco Cavalli教授介绍道,本届大会中国学者的投稿数量位居第二,高达17%,这说明在这三年当中我们中国学者依旧坚守自己的理想,才能取得累累硕果。另一方面,它也再次表明在广大同道二十多年以来的共同努力下,中国淋巴瘤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03
我国淋巴瘤疾病负担将越来越重
朱军教授:在本届ICML大会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刘卫平教授报告了基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的最新流调数据,研究显示:近年来,我国淋巴瘤疾病负担显著增加,这与中国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相关。此外,我国的老年淋巴瘤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这体现出中国淋巴瘤在分型上有着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一些特点。展望未来,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重以及人口年龄结构的改变,中国淋巴瘤疾病负担会越来越重。
04
谋定而后动——开启中国与国际淋巴瘤更加紧密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马军教授:在本届ICML会议期间,我和朱军教授、宋玉琴教授、赵东陆教授、王小沛教授将代表中国淋巴瘤联盟与ICML现任主席Franco Cavalli教授以及ICML候任主席Emmanuelle Zucca教授一道进行一次“闭门会议”。这次会议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首先,我们希望能够积极参与到国际淋巴瘤研究项目中去,届时国内约有10~20家临床中心加入到国际淋巴瘤的临床研究项目,不仅可以获得中国患者的研究数据,并且可以推动新药在国内获得快速审批,让中国淋巴瘤患者能够更快地接受新药治疗;其次,我们将成立一个中国与欧洲、美国、亚洲组成的国际淋巴瘤协作组并且组织旗下的淋巴瘤学术会议;最后,我们将积极参与ICML下属的一些协作组,例如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免疫治疗、CAR-T细胞疗法等领域的协作组,从而实现中国淋巴瘤联盟与ICML更加紧密的合作,将其先进的淋巴瘤诊疗技术和经验带到中国,从而为提高中国淋巴瘤患者的生存而造福。我们期待这次会谈能够取得圆满成功。我相信,无国界的学术交流和学习将是中国淋巴瘤创新的新起点,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一定会迎来中国淋巴瘤事业的又一个春天!